今天给大家聊到了区块链凤凰链,以及凤凰链怎么上不了相关的内容,在此希望可以让网友有所了解,最后记得收藏本站。
21世纪人类的新发明有哪些?
有:
1、石墨烯新材料
石墨烯是一种只有一个碳原子厚的二维材料,其碳原子排列与石墨的单原子层相同。石墨烯虽然仅仅只有一个原子的厚度,但它的结构却非常稳定,比钢铁强韧200倍,同时它又有很好的弹性,被认为是一种未来革命性的材料。
2018年3月31日,中国首条全自动量产石墨烯有机太阳能光电子器件生产线在山东菏泽启动,该项目主要生产可在弱光下发电的石墨烯有机太阳能电池(下称石墨烯OPV),破解了应用局限、对角度敏感、不易造型这三大太阳能发电难题。
2、共享单车
自行车生产企业,一度是被边缘化的传统行业,却随着中国共享单车的出海,一跃成为朝阳产业。今年ofo与凤凰合作的海外共享单车产能将达到100万辆。席卷中国大江南北之后,共享单车的身影出现在了“英国单车之都”剑桥。
3、中国高铁
高铁技术起源于日欧,如今中国却一马当先。穿越塞北风区,翻过岭南山川,从重要城市之间的单线,到“八纵八横”蓝图徐徐展开。进入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轨道交通开始由中国高铁领跑。高铁不仅成为很多人出行的首选,同时也有力地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4、区块链
区块链是分布式数据存储、点对点传输、共识机制、加密算法等计算机技术的新型应用模式,在2008年由日本中本聪第一次提出。
区块链使混合一致性成为可能,使其适合记录事件、标题、医疗记录和其他需要收录数据的活动、身份识别管理,交易流程管理和出处证明管理。区块链对于金融脱媒有巨大的潜能,对于引导全球贸易有着巨大的影响。
5、SixthSense
SixthSense来源于一项神奇的高科技,这项高科技被命名为“第六感通讯科技”。据说,这套装置的费用仅仅350美元,它能让你不改变平时生活习惯的情况下随时随地的享受各种服务。
比如,你到超市买东西,想搜一下关于你买物品的一些信息,那么你可以用该科技装置中的摄像头来获取物品包装上的一些信息,用来进行联网查询。
为何依托区块链技术崛起的币圈会有如此多的“骗局”呢?
任何收益率异常高的投资背后,可能都隐藏着“你要他的利息,他却要你的本金”式的骗局。
2018年7月4日,素有“中国比特币首富”之称的李笑来的一段录音遭到曝光,引发币圈地震。接近一个小时的录音中,李笑来对诸多币圈大佬评价犀利,还对如何割散户韭菜进行了“手把手”教学。
其间,李笑来对巴菲特所推崇的价值投资嗤之以鼻,直言投机才是取得成功的捷径。在这个环节中,忽悠投资者是重要的内容。网红带来的流量经济是李笑来认可的模式。他谈到,想要成功,首先你必须是个网红。因为网红意味着你拥有个人IP及粉丝。
李笑来的言论不免让人感到厌烦,但也道出了目前币圈的现状。录音被曝光之后,李笑来并未否认,仅仅回应“尴尬了”。他的“信徒们”甚至不减反增,在他们眼中,李笑来不过是以较为粗鄙的方式说出币圈现状而已。
其实,对于在币圈待过一段时间,逐渐有了认知的散户们来说,何尝不知道当前大部分区块链项目是骗局。不过,明知是骗局,只要自己不是最后进场者,总能割到韭菜。这恐怕是不少币圈人士的共同侥幸心理。殊不知,无论进场早晚,投机者都是被收割的对象。
换句话说,大家都知道币圈很多项目是忽悠人的,如何避免“骗子太多,傻子不够用了”,关键不是要擦亮眼睛的问题,而是要控制贪欲,收敛起侥幸心理。
任何技术的出现和革新都伴随着资本的狂欢,区块链亦是如此。那么,为何依托区块链技术崛起的币圈会有如此多的“骗局”呢?
首先,ICO逐渐火热是数字货币的投机性被大量投资者挖掘的原因之一,区块链作为可能在未来为多种领域提出全新解决方案的重要技术,毫无疑问是一个大热的投资风口,据普华永道的数据显示,今年前5个月ICO规模已经是去年全年的两倍。投机资本的进入也使得区块链项目变得鱼龙混杂,一场风靡全国的概念炒作就此展开。
其次,在“区块链”有望成为年度热词的背景下,几乎所有有能力的投资者都接触到了这一概念,上到五六十岁的大爷大妈,下到刚刚成年的大学生,渴望一夜暴富者不在少数。对金钱的狂热追逐,使他们在面对币圈时失去了独立思考的能力。
最重要的是,拥有金融和科技的双重背景,区块链技术成为传销骗局最喜爱的包装方式。比起传统传销模式,知名人士为其背书是最大的特点。正因为有了知名人士站台,众多投资者才会放心去投资,这也是李笑来录音中“网红理论”的由来。
虽然我国在去年9月就已经对ICO进行了依法整顿和取缔,然而项目方通过国外注册、地下ICO的模式避开法律监管也是屡见不鲜。这就要求监管部门加大力度进行治理,建立起完善的行业标准,促进区块链行业的良好发展。
对于投资者来说,一方面要擦亮自己的眼睛,切勿盲目跟风所谓“网红”的诱惑。如果真的相信李笑来否定价值投资提倡投机的言论,才是正中其下怀,最终成为任人割取的韭菜。另一方面要理性投资,任何收益率异常高的投资背后,可能都隐藏着“你要他的利息,他却要你的本金”式的骗局。
内容来源 凤凰网
区块链到底是不是传销区块链是变相传销吗
区块链是新技术并不是变相传销,只是由许多传销组织声称为“区块链”,实际上并未有任何技术,只是打着“区块链”的名头行传销之实罢了,国家已经多次发布公告打击此种传销行为。以下为新华网报道区块链传销:
区块链不等于虚拟货币,亦存在安全性风险,火爆背后有“别有用心”的夸大造势。只有去除华而不实,区块链才能回归真正的应用价值。
投资8万元,三个月后变80万元?深圳警方破获了一起特大集资诈骗案。在区块链概念、10倍收益等幌子的蒙骗下,数千名投资者深陷其中,涉案金额高达3.07亿元。在区块链的“神秘面纱”下,不法分子借机动起了歪脑筋,区块链沦为诈骗、传销等经济犯罪的“招牌”。
为何区块链屡屡被传销诈骗等违法行为“歪用”?除了“不明就里”,区块链技术本身“功用”如何?今年以来,随着监管力度加大,炒币风气的降温给区块链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如今区块链商业“应用”落地情况如何?《瞭望》新闻周刊记者近日对此进行了调查。
当交易平台承诺的三个月“资金释放期”届满而工作人员却开始在QQ群“踢人”的时候,家住深圳市宝安区的唐海燕意识到自己可能被骗了。
此前,唐海燕在同学的介绍下,投资8万元买了一种名为“普银币”的虚拟货币。“对方说这个货币是当下最先进的区块链技术,有藏茶作为抵押物,还给我看了‘技术白皮书’,我也不懂区块链,就没仔细看。”
虽然对于区块链、虚拟货币都不了解,但高额的投资收益令唐海燕充满了期待。她告诉记者,发行“普银币”的公司会定期对该虚拟货币按1比10的比例进行拆分,这意味着,每次拆分就会使投资者手中“普银币”的价值扩大10倍。只要经过一次拆分,她投资的8万元,就相当于买到了价值80万元的“普银币”,在交易平台上卖出即可获得巨额收益。
按照交易平台的规则,刚购买的“普银币”不能马上交易,必须在平台上冻结三个月之后才能迎来“释放期”。然而,当三个月时间过去之后,唐海燕不仅没有等到翻倍的资产,冻结在平台上的8万元也无法用于交易了。
“其他投资者开始在QQ群里质疑这项投资的真实性,结果公司工作人员竟然把这些投资者一个一个踢出去了,我就感到不妙了。”她说。
事实也证明了唐海燕的直觉。2018年3月底,深圳警方侦破一起特大集资诈骗案,诈骗资金高达3.07亿元。在这起案件中,涉案的深圳普银区块链集团有限公司正是以“区块链+藏茶”的模式发行虚拟货币,套取公众存款,唐海燕是数千名受害者中的一位。
深圳警方调查发现,该公司宣称,投资人可将“普银币”放到虚拟交易平台“聚币网”上买卖,以此赚取差价
。实际上,其买卖价格的变动是该公司使用投资人的投资款进行幕后操作,并一度将“普银币”的价格从0.5元拉升至10元,让投资者尝到一些甜头。当大量投资人进场之后,该公司通过恶意操纵“普银币”价格走势不断套现,最终导致投资人手中的“普银币”毫无价值。
2018年以来,打着区块链的旗号从事诈骗、传销,已经成为了新型犯罪手法中常用的“套路”。2018年4月,济南警方端掉了一个打着“西部开发”“国家扶贫”“原始股”“区块链”“电子商务”为幌子的传销团伙,抓获主要嫌疑人十余人,冻结涉案账户百余个,查获涉案资金3亿余元。
济南警方介绍,惠乐益电子商务公司以国家正在大力发展大数据产业为由,在网络上设计了假的虚拟盘,并发布所谓的“宝币”“贵币”等多种虚拟货币。
他们先是以赠送为幌子,向新加入的传销人员赠送一定数量的虚拟货币,每枚价格在几十元,然后通过人为操纵将虚拟币一路升值到100多元甚至几百元,吸引不明真相的人员加入,最后再通过所谓虚拟币“贬值”的周期波动进行“割韭菜”,周而复始,最终达到牟取非法利益的目的。
在西安,当地警方日前也成功破获了一起打着区块链旗号的特大网络传销案。据警方介绍,犯罪嫌疑人郑某出高薪组织网络平台管理员张某、李某等9人,自2018年3月28日起以聚集性传销、网络传销为手段,以每枚3元的价格在“消费时代”网络平台销售虚拟的“大唐币”,并操纵升值幅度;
同时在国内外多个城市召开推介会,吸纳会员,根据会员发展下线情况,设置28级分管代理,仅仅18天,该团伙就共发展注册会员13000余人,目前已经查明该案涉及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涉案资金高达8600余万元。
腾讯安全联合实验室发布的《腾讯2017年度传销态势感知白皮书》称,近段时间以来,各类境外资金盘、虚拟币、ICO(区块链项目首次公开发行代币融资)项目层出不穷,其中隐藏了非法发行、项目不实、跨境洗钱、诈骗、传销等诸多风险,造成大量资金流向境外,一旦崩盘、跑路或者失联,投资者往往投诉无门,损失难以追回。比如百川币、马克币、贝塔币、暗黑币等。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在广东、山东、上海等地采访了解到,大多数人知道区块链概念很火,但是“不明就里”,对于区块链的具体功能众说纷纭:有人认为是用来“投资理财”“买卖货币”的,也有人认为是“和蒸汽机同等量级的重大发明”,一些创业者更是摩拳擦掌,要抓住这“千载难逢的致富机会”。
不少业内人士表示,正是由于人们对区块链的认识存在诸多误区,才导致不法分子有机可乘,浑水摸鱼误导广大投资者。
其一,区块链不等于虚拟货币。截至去年底,国内ICO参与人数和交易总量已实现翻倍增长,大量数字货币交易所出逃海外,代投模式将更多普通百姓卷入高风险投资。
许多行业自媒体、名嘴大咖与发行方、数字交易所等结成利益同盟,为“空气币”项目站台背书、制造舆论。去年12月,人民银行等九部门将ICO定性为“涉嫌非法集资、金融诈骗、传销等违法犯罪活动”。
采访中,不少人对本刊记者表示,代币的存在为区块链技术发展构建了一套权益机制,这套机制对激励区块链应用繁荣是不可或缺的。“过去5年的市场实践证明,没有权益机制的区块链应用,就像没有连上互联网的电脑、没有货币的市场经济,应用场景和发展速度都大打折扣。”上海的一位投资人说。
实际上,以比特币为代表的代币仅仅是最早验证区块链技术的一种产品,两者之间并不能划等号,而且代币的存在已对区块链的发展产生显而易见的负面作用。
目前,越来越多的业内人士开始思考,区块链的发展是否一定要依靠发行代币来实现激励。北京市互联网金融行业协会秘书长郭大刚告诉本刊记者,所谓激励机制仅仅是项目方为自己发代币找的理论依据而已。
其二,区块链并非万能,安全性存在风险。区块链通常被认为可以实现三个方面的功能:
第一,保存在区块链上的数据不可篡改、不可伪造,数据的公信力和可信度高;第二,交易全过程可溯源,可实现责任精准追踪;第三,区块链内嵌的智能合约可以基于契约自动执行,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减少违约风险。业内普遍认为,区块链在金融、物流、贸易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事实上,区块链并非万能,其功能也存在不少的局限性。一般认为,根据其密码学的特性,在区块链上要想篡改或造假,理论上需要掌控超过51%的节点才能实现。当区块链中的节点足够多时,这种大众广泛参与的信任创设机制就难于篡改。
然而在现实中,数字货币交易所频频被攻击甚至失窃。2018年6月20日,韩国Bithumb交易所在官网发布公告称,交易所遭受黑客攻击,被盗走价值350亿韩元、约合3200万美元的加密货币。
被称为中国第一代“黑客”的季昕华说,区块链会不断面对攻击,数据上传到链的过程容易发生信息泄露。也有业内人士担心,量子计算的超强运算能力一旦实现,也将对区块链产生直接冲击。
其三,区块链火爆程度并不完全真实。数据显示,自2017年底到2018年初超过300家主要关注ICO项目的自媒体出现,成为一个值得注意的非正常现象。
扩展资料:
2018年8月24日,银保监会网站发布了一则风险提示,提醒广大公众防范以“虚拟货币”“区块链”名义进行非法集资。
原文如下:
《关于防范以“虚拟货币”“区块链”名义进行非法集资的风险提示》
银保监会、中央网信办、公安部、人民银行、市场监管总局提示:
近期,一些不法分子打着“金融创新”“区块链”的旗号,通过发行所谓“虚拟货币”“虚拟资产”“数字资产”等方式吸收资金,侵害公众合法权益。此类活动并非真正基于区块链技术,而是炒作区块链概念行非法集资、传销、诈骗之实,主要有以下特征:
一、网络化、跨境化明显。依托互联网、聊天工具进行交易,利用网上支付工具收支资金,风险波及范围广、扩散速度快。一些不法分子通过租用境外服务器搭建网站,实质面向境内居民开展活动,并远程控制实施违法活动。
一些个人在聊天工具群组中声称获得了境外优质区块链项目投资额度,可以代为投资,极可能是诈骗活动。这些不法活动资金多流向境外,监管和追踪难度很大。
二、欺骗性、诱惑性、隐蔽性较强。利用热点概念进行炒作,编造名目繁多的“高大上”理论,有的还利用名人大V“站台”宣传,以空投“糖果”等为诱惑,宣称“币值只涨不跌”“投资周期短、收益高、风险低”,具有较强蛊惑性。
实际操作中,不法分子通过幕后操纵所谓虚拟货币价格走势、设置获利和提现门槛等手段非法牟取暴利。此外,一些不法分子还以ICO、IFO、IEO等花样翻新的名目发行代币,或打着共享经济的旗号以IMO方式进行虚拟货币炒作,具有较强的隐蔽性和迷惑性。
三、存在多种违法风险。不法分子通过公开宣传,以“静态收益”(炒币升值获利)和“动态收益”(发展下线获利)为诱饵,吸引公众投入资金,并利诱投资人发展人员加入,不断扩充资金池,具有非法集资、传销、诈骗等违法行为特征。
此类活动以“金融创新”为噱头,实质是“借新还旧”的庞氏骗局,资金运转难以长期维系。请广大公众理性看待区块链,不要盲目相信天花乱坠的承诺,树立正确的货币观念和投资理念,切实提高风险意识;对发现的违法犯罪线索,可积极向有关部门举报反映。
参考资料来源:新华网-区块链缘何成传销诈骗推手
参考资料来源:凤凰网-币圈监管升级!五部委发风险提示:以区块链之名行金融诈骗之实
凤凰网推出的区块链产品“凤凰蛋”有什么作用?
3月27日消息,凤凰网书城上线了一款名为“凤凰蛋”的区块链产品,用户获得邀请码注册后,可领取数字资产“凤凰蛋”。
据官方公告显示,这款区块链产品是由凤凰网旗下凤凰网书城运营,凤凰网书城拥有“翻阅小说”客户端、“凤凰网书城”客户端等文学产品。“凤凰蛋”主要用于凤凰网书城的作品版权确权,未来享受有限版权及版权衍生,动漫,影视等收益。
按照目前规则,用户每天可获得“凤凰蛋”奖励,每日的产量为20万,每两年产出量减少一半,而体力是影响用户获得凤凰蛋的重要元素。当用户的体力值越大,每日获得的凤凰蛋的占比就越高。
通过登陆凤凰网书城,每天可以增加体力。进行在线阅读及发布的任务更能享受体力值加成(未来逐步开放增加永久体力)。凤凰蛋将根据体力值的增加来增加活动凤凰蛋的能力。
在“凤凰蛋”钱包上线后,将新增钱包打赏等功能,之后还将推出0代宠物结合版权权益,带来版权增值的更大收益。
目前,已开放安卓系统用户安装“凤凰网书城”app领取凤凰蛋。相关开发人员表示IOS版本和其他功能在近期会陆续上线。
区块链凤凰链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凤凰链怎么上不了、区块链凤凰链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标签: #区块链凤凰链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