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江实验室2021 之江实验室2018区块链

鹏俊财经 136 0

今天给大家聊到了之江实验室2018区块链,以及之江实验室2021相关的内容,在此希望可以让网友有所了解,最后记得收藏本站。

首个区块链数字藏品国际标准在ITU成功立项

2022年1月17-28日,国际电信联盟第十六研究组(简称ITU-T SG16)召开全体会议。会上,由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联合腾讯、蚂蚁集团、北京邮电大学、之江实验室等机构共同提出的《基于区块链的数字藏品服务技术框架》国际标准项目立项建议获得通过,这也是国际上首个区块链技术在数字藏品领域应用的标准。

浙江杭州的 之江实验室(Zhejiang Lab)如何?

浙江杭州的之江实验室(Zhejiang Lab)在众多人工智能实验室中属于实力非常强的一类之江实验室2018区块链,并且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

该实验室以人工智能与网络信息为主要研究方向,开展重大前沿基础研究和关键技术攻关,很大程度上推进之江实验室2018区块链了前沿基础研究和应用技术研究的有机互动和深度融合。

并且实验室的研究注重以重大科技任务攻关和大型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为主线,以大数据和云计算为基础,以泛智能、强实时、高安全为抓手。

研究内容牢牢把握泛化人工智能这一重要研究方向。

之江实验室发展概况:

2017年8月,浙江省政府发布的《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成立之江实验室的通知》称,之江实验室是开放协同、混合所有制的新型科研机构,按“一体、双核、多点”的架构组建。

2017年9月6日上午,开放协同、混合所有制的新型科研机构——之江实验室在杭州未来科技城“人工智能小镇”正式挂牌成立。

2018年5月9日,之江实验室第一届理事会第二次会议在杭州召开。浙江省省长、之江实验室理事长袁家军在会上提出“以无我境界全力推进之江实验室建设,打造科技创新旗舰、数字浙江平台”,为实验室的发展奠定之江实验室2018区块链了主基调。

2018年7月12日,之江实验室举行首席科学家聘任仪式,中国工程院院士潘云鹤受聘之江实验室人工智能领域首席科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邬江兴受聘之江实验室网络安全首席科学家。

2018年8月至11月,之江实验室成功举办首届“之江杯全球人工智能大赛”,吸引全球39个国家和地区的4000余支队伍报名参赛。实验室将依托人工智能大赛平台,以赛引才、以赛促研、以赛兴业,引领人工智能发展潮流,打造浙江人工智能科技创新高地。

2018年,之江实验室在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芯片等领域布局启动了9大自主科研项目。这批重大项目的实施,标志着之江实验室在科研发展上迈出了关键的一步。经过科研人员的不懈努力,部分项目的科研成果已初步显现。

2019年11月2日,之江实验室牵头,联合浙江大学、阿里巴巴等多单位共同研发打造的“天枢”人工智能开源开放平台在浙江杭州正式发布。

2020年12月19日,从之江实验室获悉,之江实验室AI莫干山基地正式开工建设。该基地位于湖州德清莫干山,是之江实验室的首个科研“飞地”。

之江实验室属于什么单位?

混合所有制事业单位。

之江实验室是由浙江省政府、浙江大学、阿里巴巴集团共同举办之江实验室2018区块链,具有独立法人资格之江实验室2018区块链的混合所有制事业单位之江实验室2018区块链,以创建国家实验室为发展目标,依托浙江大学和阿里巴巴集团为主要研究力量,落户位于杭州未来科技城之江实验室2018区块链的中国(杭州)人工智能小镇。于2017年9月6日上午正式揭牌成立。

2018年9月27日获悉,之江实验室的组织架构、建章立制及三年发展规划的编制已完成,首批5个重大攻关项目启动。

之江实验室成立背景

浙江省为认真贯彻落实科技创新思想,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带动全面创新,加快推进网络信息国家实验室创建工作,积极探索一条从人才强、科技强到产业强、经济强、国家强的发展新路径,所以浙江省决定成立之江实验室。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之江实验室

仿生软体智能机器人 潜入世界海洋最深处

北京青年报记者4日从浙江大学航空航天学院获悉,近日,浙江大学航空航天学院李铁风教授团队联合之江实验室,成功研制出一款仿生软体智能机器人,首次在世界最深的马里亚纳海沟实现了软体机器人深海自主游动。近日,相关论文发布在世界知名学术刊物《自然》杂志上。

受狮子鱼启发

实现装备小型化、智能化

之江实验室提供的信息显示,该论文的第一作者、之江实验室智能机器人研究中心高级研究专员李国瑞介绍,最初萌生研制仿生深海软体机器人的想法,要追溯到2017年5月末,那时的李国瑞还在浙江大学攻读博士。在一次自由研讨中,李国瑞第一次谈到了“深海软机器”的设想。“参考近几年深海科考的热点,我们思考如何借着深渊狮子鱼的启发,研制一种无需耐压壳保护就可承受深海静水压力的仿生软体机器人,实现深海探测装备的小型化与智能化。”李国瑞回忆道,“我们设定的小目标是在马里亚纳海沟实现软体机器人的自供能驱动,这在当时的确是一个很大胆的设想。”

据介绍,狮子鱼是一种能够在极高压深水区生存的鱼类,生物学研究发现,狮子鱼的骨骼细碎状地分布在凝胶状柔软的身体中,能承受近百兆帕的压力,相当于1000个大气压强,相当于约一吨重的小 汽车 全压在指尖上。“狮子鱼的奇特构造带给我们很大启发。如果能将深海的‘生命奥秘’化作‘机器之力’,我们就可以研发出自适应深海极端环境的仿生、软体、小型化智能深海机器人,既可助力深海 探索 ,又能发展新型机器人与智能装备。”李国瑞表示。

克服技术难题成功坐底马里亚纳海沟

位于西太平洋的马里亚纳海沟是已知的海洋最深处,深约10900米,静水压极高(约1100个大气压强的压力)、温度低、完全黑暗,被称为“地球第四极”。在深海科考中,为了抵抗巨大的静水压力,现有的深海机器人均需高强度的金属耐压容器保护。在课题启动初期,李国瑞承受了不小的压力。

经过多次失败之后,科研团队逐步克服了技术难题,研制出了仿生深海软体及机器。在研究历程中,系列的数值计算和大量的压力环境模拟实验验证了方案的可行性,但仿生深海软体机器人的可靠性仍需深海实地环境的测试。“2018年,之江实验室启动了应急攻关项目,为我们研制的软体机器人赴马里亚纳海沟海试提供了绝佳条件。”李国瑞说。2018年底,项目组第一次挑战万米深渊就取得了初步进展,软体驱动器及融合电子电路在万米海深实现稳定驱动。2019年12月,仿生深海软体机器人成功坐底马里亚纳海沟,在约10900米海深处实现了稳定扑翼运动;2020年8月,机器人在南海3224米实现自主游动。

遭遇超强台风

海上漂10天仅获一次机会

据浙江大学航空航天学院介绍,挑战世界最深的马里亚纳海沟时,仿生软体机器鱼随深海着陆器下潜到约10900米的海底后,在单节锂电池的驱动下,按照预定指令拍动翅膀,扑翼运动长达45分钟,成功实现了电驱动软体机器鱼的深海驱动。

据之江实验室介绍,在中国南海进行测试时,项目组遭遇了超强台风,在海上整整漂了10天,仅获得了一次实验的机会。“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我们抓住了返航前一晚天气转好的唯一机会,做成了机器人的深海试验。”李国瑞说。

李铁风介绍,这项研究为深海探测作业、环境的观察和深海生物的科考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有望大幅提升深海智能装备和机器人的应用能力,让柔性智能设备从常规环境走向深海作业等多样任务与复杂场景,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浙江的之江实验室、良渚实验室、西湖实验室、湖畔实验室地址在哪?

之江实验室没有公布地址

重磅!浙江建设4个省级实验室,3所在余杭!定标国家科技创新基地“预备队”!

由之江实验室牵头建设智能科学与技术,浙江省实验室发挥浙江数字经济产业、数据和人才优势,围绕智能感知、智能网络、智能计算、大数据与区块链、智能系统五大方向开展研究。形成智能科学基础前沿研究的核心高地,进一步提升在全国智能科学与技术领域的竞争力和优势地位。

良渚实验室

重磅!浙江建设4个省级实验室,3所在余杭!定标国家科技创新基地“预备队”!

由浙江大学牵头建设良渚实验室(系统医学与精准诊治浙江省实验室),集聚科技创新和临床优势资源,以系统与多组学研究和疾病精准诊治研发为主线,建设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生命健康重大科创平台。

湖畔实验室

重磅!浙江建设4个省级实验室,3所在余杭!定标国家科技创新基地“预备队”!

由阿里巴巴达摩院牵头建设湖畔实验室(数据科学与应用浙江省实验室),面向世界数据科学与应用领域最前沿方向,开展基础研究和颠覆性技术创新。着力解决制约数字经济发展的关键性、共通性、瓶颈性技术问题,加强对基础研究与应用基础研究、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产业化对接融通的源头支撑,推动浙江成为世界数字经济创新策源地。

总体目标

重磅!浙江建设4个省级实验室,3所在余杭!定标国家科技创新基地“预备队”!

之江实验室等浙江省实验室要以建设国家科技创新基地“预备队”为目标,坚持突破引领、学科交叉、综合集成、国际一流的要求,整合一批重大科研基础设施,集聚和培养一批国际一流人才团队,加快取得一批原创性、标志性、引领性成果,支撑引领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产业集群发展,为浙江打造“互联网+”、生命健康、新材料世界科创高地提供坚实保障。

近年来

我区致力打造“科技创新矩阵”

大力支持新型研发机构建设

推动企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一起来看看都有哪些做法

1 服务保障重点科研“顶尖”载体

做好之江实验室、湖畔实验室、良渚实验室等重点载体的保障工作,如国家高层次人才认定、省领军型创新创业团队等政策精准服务,2019年度申报认定国家、省级高层次人才5人、领军型创新创业团队3家,创历年新高;之江实验室等三家机构入选浙江省实验室建设名单,占全省新建总数的75%。

2 培育校地合作院所“中坚”力量

对接北大、清华等高层次人才团队来余杭区新建校地合作机构;推动浙大、西安交大等重点高校与企业共建校地联合研究院,提升科技成果转化力。累计落地浙大基础医学创新研究院等校地合作院所20余家,居全省前列。

3 打造专业研究机构“基石”阵营

引导社会力量聚焦科创需求,依托区内各平台产业特点,在各专业领域创建“研究院有限公司”“民非科研机构”,推动科技与产业深入融合,打造产学研一体化的研发载体,目前,累计建有各类专业研究机构50余家。

写到这里,本文关于之江实验室2018区块链和之江实验室2021的介绍到此为止了,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如果你还想更加了解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标签: #之江实验室2018区块链

  • 评论列表

留言评论